查看原文
其他

吕松|阿那亚 1+1

阿那亚 1+1

吕松



阿那亚戏剧节“候鸟300”由戏剧节官方主办,邀请300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集聚在阿那亚海滩共同生活与创作300小时。在这样身份复杂的前提下,为此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。






左右滑动观看图片

创作环境
图片由艺术家提供



方案


邀请不同行业的参与者以两人一组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画面。吕松用遮盖液有选择地局部遮盖第一层,后将画面回归至空白,以一张崭新画布形式交于第二位参与者,他/她无法看到前者的画面且不会受到干扰,待完成后移除遮盖液部分。艺术家无法控制二者的风格语言,过程中充满随机性。

 

图片由艺术家提供



基本规则


1. 参与者从未接触过专业绘画。

2. 作为发起人,艺术家不对参与者进行任何技术提示与约束。

3. 艺术家有选择保留的权利,但不可使用颜色。

 


吕松在本次“阿那亚1+1”项目中共邀请21位参与者完成十副创作。以下是十幅作品的最终效果,以及参与者的照片和介绍。

第一组

姜培源(艺术家)


张艺琳(艺术家)


第二组

张舒(多乐器演奏者)

杨衍尔(西安美院学生)


第三组


左悠然(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系学生)


DaDa(新媒体艺术家)



第四组


张雨薇(金融人士)


张天宇(影像艺术家)



第五组


孙奇博(生物信息研究/肢体剧编剧)


龙泉汐(身体 自我)



第六组


孙睿晨(行为艺术家)


陈梦曦(当代舞/剧 编舞)



第七组

万薪庚(作曲)


陈婕(感受装置)





尚端(笔人&史者)



第八组


E.Z(广告策略)


朱佳祺(舞蹈学)



第九组


徐桃椎(作曲)


方雅璇(舞者)



第十组


邱梦怡(广告系学生)


薛雪(税务局工作人员)


语言没有好坏,但结构分优劣。风格习惯与生俱来,而绘画中的结构是后天习得的,它作为形成个体语言系统的必要先决条件而存在,改变或加强画面的结构可以重新构建一张画面。

 

最终完成的作品不仅仅只是两位参与者合作的结果,甚至某些情况下,在二者的风格有很大差异时,观者会首先注意到画面结构,也就是遮盖液撕掉后留下的边缘与背景形成的轮廓,这便是我的干预所形成的结果,当他们风格迥异时,我的干预被放大,反之我被抵消。

 

绘画通常是个体行为,而此项目以绘画的形式连接每一个人。参与者不需要技术基础,他/她只需感受颜色,画笔与自身的关系。如同杰罗姆贝尔所说:“身体和舞蹈越多样,其产生的愉悦就越大,这个世界就越多彩。每个人都变得特别,而这种个体的特别带来了平等。”






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 QR CODE
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